近日,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4日以視頻方式舉行第34次部長級會議并且會議給出一個重大決定,那就是:維持第33次部長級會議確定的減產目標。
早在今年10月,在第33次部長級會議上就發出決定:自今年11月起,在8月產量的基礎上將月度產量日均下調200萬桶,減產規模相當于全球日均石油需求的2%。此決定引起一片嘩然,很快,歐佩克又發表聲明,強調這次決定完全是出于市場考慮。
數據顯示,今年6月,紐約原油期貨主力合約價格從每桶超過120美元跌至目前的每桶80美元左右。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與其走勢雷同。如此可見,市場不達預期,也是減產的重要原因。
而市場又迎來一個新的不確定性,那就是歐盟、七國集團和澳大利亞宣布對俄羅斯海運出口原油設置每桶60美元的價格上限。眾所周知,限制從俄進口石油和對俄石油設置價格上限等提議只會讓油價和天然氣價格一樣,飆升不止。
回顧油價是否減產這件事,我們發現早在2020年4月,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達成減產協議。2021年5月起,石油需求復蘇,主要產油國開始逐步增加石油產量??墒墙衲?月,主要產油國時隔一年多首次宣布下調月度產量,將今年10月的月度產量日均下調10萬桶。
油量減產有利有弊,不過為了世界能源的合理運用以及惠民利民,還是希望油產國能維持平衡。
標簽:國內